海南自贸港累计推出123项制度创新案例
7月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布第十三批共7项制度创新案例。截至目前,海南已累计推出123项制度创新案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制度创新,海南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绿水青山得以呵护,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普惠共享得以实现,经济市场健康成长,正在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离不开政策制度的支持。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此前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白皮书新闻发布会表示,一年来,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会同海南省出台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贸易方面,建立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制度,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金融方面,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3条等政策文件,推动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制度创新,海南进一步扩大了开放,成为全国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在中国制度体系和国际接轨方面找到了一条路径,能够很好地平衡开放和监管、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海南长期开放、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发布的7项制度创新案例包括:构建耕地“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四位一体保护制度,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保税港区物流分离监管,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国际商事纠纷“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链上化、一体化、智能化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和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
田利辉表示,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主要关注自然、民生和营商环境。第一,海南自贸港强调绿色发展,认真打造构建耕地“数量、质量、效益、生态”四位一体保护制度,从而实现全域生态宜居与集约高效的土地生态保护新格局;第二,在普惠发展方面,通过医药招采价格引导机制显著降低患者的用药负担,通过乡村振兴“外事直通车”实现地方发展和农民增收;第三,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通过“三位一体”多元化解机制为国际纠纷提供公平环境,通过财政电子票据“区块链”管理等措施为相关企业提供数字平台,通过境外船舶移籍“一事联办”等举措为有关企业提供便利。
盘和林表示,此次制度创新案例兼顾民生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为应对纠纷和潜在问题做好了充分的制度性准备,防患于未然,立足于长远。尤其是数字化和政务结合方面,既开拓了数字化的应用渠道和场景,又便捷和规范了政务流程,一举多得。
7月5日,王磊在第十三批制度创新案例发布会上表示,海南将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方案、任务清单,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创新的“含金量”。重点开展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首创性,打造一批含金量高、质量过硬的制度创新成果;二是聚焦问题导向,把制度创新转化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三是聚焦问效评估,发挥制度创新效能。四是聚焦复制推广,推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