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优化商法服务助企精准对接国际贸易市场
8月29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公布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欧洲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2022年上半年,19%的在华欧洲企业表示扩大了现有生产业务规模,65%表示维持了生产业务规模,15%表示缩减了生产业务规模,仅有不到1%的在华欧洲企业表示关闭了现有生产业务。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表示,欧洲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及国内大市场对跨国公司保持强大的吸引力。
此外,近期中国贸促会针对500多家企业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物流慢、成本高、订单少。56%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和物流费用高。62.5%的企业表示,订单不稳定,短单小单多、长单大单少。
不过,孙晓也介绍,近三个月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落实,企业预期和信心正在逐步改善。
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增速表现超预期。不过,近期国际贸易企业的订单压力逐渐显现,甚至有报道称已经有外贸企业主动降价稳订单。孙晓介绍,企业的诉求主要集中在维护国际国内物流稳定畅通、落实纾困帮扶政策、便利跨境人员往来等方面。一些企业期待恢复国内办展和放开境外参展,以获取更多订单。
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提到,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表示,建议缩短出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昨日在国经中心举办的第155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世界主要经济体所采取的加息和各种紧缩政策带来的外需萎缩对我国外贸企业经营影响非常大。同时,从上半年实践看,疫情反复也给中国外贸供应链造成较大影响。此外,由于目前处于供应链中低端的外贸企业仍然占我国外贸企业较大比例,企业转型压力很大。
“AI革命对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影响和IT革命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张燕生说,数字技术革命的外贸供应链更多的是短链化,满足个性化、小批量、多样性需求,带来跨境电商贸易、数字贸易和离岸贸易的发展。
对于下半年如何巩固外贸增长态势,张燕生认为,首先要保障初级产品、供应链的安全。同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形成合力,包括建立出口、进口的协调机制,保订单、保物流、保外贸供应链。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用足政策红利。下一步,会出现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包括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等,外贸企业需要积极推进制造和服务结合,数字和产业深入融合,以促进外贸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在宏观层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包括进一步推进“放管服”的改革,推进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
孙晓表示,据企业反映,一些热门航线运价已经有所下降,集装箱海运市场不再“一箱难求”。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密切跟踪研判国际贸易企业新动向、助企纾困政策落地新成效,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获取订单、稳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