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上海港!单月国际海运集装箱吞吐量431.8万TEU!
今年7月,台风“烟花”对上海港码头生产造成了持续近一周的影响,150余条集装箱船舶亟待靠泊。集团领导带领全港各职能部室、各集装箱码头公司及各生产服务保障公司,全力防御台风,同时做好安全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台风过后,迅速启动“防疫情、保安全、促生产”的大会战,通过上下联动、片区协作、积极备战,全港增能提效“双驱动”,8月份集装箱生产屡创新高。
上海港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1.8万TEU,创下单月生产纪录。并于8月19日以158858TEU打破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纪录,其中第一工班创下60430TEU的单工班纪录。
各片区集装箱码头公司奋勇拼搏,在8月份屡破纪录:宜东分公司于8月14日,昼夜吞吐量达到15692TEU。沪东公司于8月19日昼夜吞吐量达到15903TEU,单月吞吐量达到40万TEU。洋山片区三家集装箱码头公司均取得傲人成绩,盛东公司单月吞吐量达到82.5万TEU;冠东公司单月吞吐量达到73万TEU;尚东分公司单月吞吐量达到55万TEU,并分别在8月19日、21日以21809TEU和22236TEU的成绩连破昼夜吞吐量纪录。
在疫情防控不断升级、整体生产节奏持续高位运作以及恶劣气象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创生产纪录犹如“逆水行舟”。上港集团释放管理效能,加强内部挖潜,提高生产效率,全港员工出大力、流大汗,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保畅港口,防疫与生产两手抓不松懈
抓防疫建新规,筑牢水上疫情防线。疫情发展进入新态势,港口身兼国家疫情防控和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保畅的双重重任,防疫和保畅是港口生产当下及下阶段的常态化关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对集团防疫生产做出批示,及时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防疫要求,制定了上港集团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处置预案,实行登轮作业人员等港口高风险岗位闭环管理或封闭管理。
增配扩容,提升装卸能力与效率。自去年开始,集团已启动新一轮码头桥吊、港区堆场的增配与扩容计划,并积极推进管理增效,全面提升了码头的装卸能力与效率。2020至2022年的三年间,每年新增5台桥吊及相应后场机械。尚东分公司去年增配的5台桥吊早已投入生产,今年,尚东分公司、盛东公司均将增配桥吊,进一步推动码头生产能级迈上新台阶。在2020年底已形成20万标箱空箱新增堆存能力、冷冻箱插座数量翻番的基础上,集团进一步启动洋山空箱堆场、重箱堆场的建设工程,扩容堆场,保畅港区生产周转。
管理增效,提高码头资源利用率。推进母港挖潜,在外高桥沪东、明东两码头间,洋山盛东、冠东两码头间形成相邻码头“共享堆场”作业模式,进一步提升码头堆场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大背景下,推进区域协同,积极引导长江中上游以及长三角内河港口进出口货物在集团投资的太仓港开展“区域集并”,有效降低支线驳船在上海港各码头的多点挂靠和等泊时间,实现上海港自身在生产资源有限情况下,码头岸线、堆场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服务航运,保障运力投放和船舶班期稳定
统筹班期窗口资源,有效引导新开航线出口舱位放在上海港。上海港今年进一步统筹全港岸线及班期窗口资源,加强与船公司的战略合作,通过量化港航双方的服务质量指标、明确具体的服务承诺,合力打造高装卸效率、高班期质量的航线服务。这项措施为船公司新投运力、新开航线提供支持,确保了重点、高班期时效要求的出口客户需求。
优化船舶计划模式,提升船舶班期保障、加速船舶开靠周转。上半年集团洋山港区船舶计划全面从48小时向72小时升级,提升了港口船舶作业安排的预判性、岸线及机械资源的统筹利用,有效提高了船公司准班直靠率水平。针对局部时段洋山—外港间转运需求高峰等情况,上海港在上半年实现了干/支线捎带常态化运作,运用干线、支线船舶两靠及富余舱位资源进行捎带转运,有效保障了出口客户的中转衔接时效;针对大风天气船舶开靠,上半年与上海海事局强化战略合作,有效提高了上海港集装箱船舶的通航效率。
推广太仓服务中心,提高长江中上游、内河集疏运的转运时效。今年3月,上海港成立了太仓服务中心,并推进“太申快行”专线转运驳船的运力提升和24小时转运承诺,有效提高了客户转运的时效性和稳定性。随着太仓服务中心的推广,长江上游主要港口、长三角安吉内河港口等原本在外高桥地区衔接海船前往洋山的业务,向太仓港的转移试运作。以安吉驳船为例,在太仓试点转运时间比在外高桥进行转运缩短了十几个小时。
盘活集装箱资源,助力枢纽港建设
强化空箱资源配置能力,成立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集团与马士基、达飞、地中海、长荣四家船公司形成深度战略合资合作,立足洋山深水港资源,发挥临港新片区政策制度创新优势,打造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构建国内国际空箱调运的蓄水池,解决因进出口箱量不平衡所导致的季节性缺箱,引导健全空箱运作机制,加快港内空箱周转效率,为上海本地出口、内河、长江及沿海业务提供坚强的空箱资源保障。
加速空箱通关时效,全面推行进出境空箱无纸化申报。在上海海关的大力支持和关港双方的共同推动下,上海海关设置空箱舱单变更专窗,上海港全面推行进出境空箱无纸化申报,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发送快速验放准单,替代原先的纸质作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进出境空箱电子申报和快速验放。空箱无纸化申报作业后,大大节省了企业往返口岸申报的路程时间,进出口空箱整体通关时间缩短了1-2天,有效加快上海港空箱周转速度,减缓港口空箱堆存压力。
推广ICT服务模式,加速长三角区域重、空箱周转效率。针对长三角地区出口企业,集团整合“水-铁-公”物流通道资源,创新推进ICT(内陆集装箱枢纽)服务模式,紧贴客户需求开展“水铁为主、公路补充”的定制化精准服务,重箱送港、空箱调运、提空回重等物流过程均纳入整合范围,提升了各物流方式(船舶舱位、铁路车皮、集卡行驶)的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加速长三角区域空箱、重箱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