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热词是什么意思(热词创作具有和新闻创作一样的精髓和理念)
热词是最流行的时尚语词,新鲜、带劲、充满活力。
它们有的是已被巧妙本土化的舶来品,有的是方言“南征北伐”后的遍地开花,有的恰是旧词焕发“第二春”有了新的意义。每个热词都紧贴躁动多变的时尚,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的特征和情趣,展现了即时的辉煌。时尚是短命的,却能通过词语留下痕迹。来吧,让我们透过民间热词感受时代的脉搏。
热词即热门词汇: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它往往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网民,热词同样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热词表达社会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自媒体的繁荣兴盛,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改变,在语言表达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每时每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自媒体网络热词诞生,一些经典的热词借助即时通讯工具得以迅速传播,并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更迭改变着。在“人人即媒体”时代,热词是自媒体逐渐普及和其参与者自觉适应、融入网络的必然产物。[2]
热词创作具有和新闻创作一样的精髓和理念:
紧扣社会热点,吸引受众眼球,博得舆论关注,常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因此也创造出众多令人感到新奇的词语。每一个热词的产生和热传,往往跟随社会重大新闻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热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而且已经成为都市人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方法。人们产生精神危机、对社会缺乏信心时,某种情感就会成为社会的共同心理,当带有这种情感色彩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聪明的人们就会针对一些敏感事件发表异议,用“隐晦”的方式创造出“令人叫绝”的网络热词,借此来调侃稀释心中的无奈,从而迅速引发共鸣。
热词折射社会热点的民意特征:
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互联移动技术发明之前,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民众只能通过人际传播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在自媒体这个异常开放的空间和平台上,带有公民评判意识的各种网络热词此起彼伏,源源不断。例如在贵州瓮安事件中,有官员说出“做俯卧撑”之后,原本受网友们宠爱的“打酱油”一词立即被“俯卧撑”取代了,用来表示对事情漠不关心、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干与自己有关的事情。2009年2月,云南24岁的李荞明在被看守所关押11天后死亡,警方对于这件事情的说法是他和狱友们玩“躲猫猫”撞墙所致,“躲猫猫”一词迅速蹿红网络[2]。
热词也有消极影响的一面:
是疏远了汉语的规范,网络语言往往是“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的高度杂合型语言,它给语言的规范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另外,由于有失偏颇热词一旦传播,舆论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