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突破5万亿元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积极促进对外贸易优势互补,深化合作,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三地国际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据石家庄海关统计,京津冀地区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14年的3.7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
十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民营企业活力十足,作为外贸发展主力军的地位逐步稳固,外贸“稳定器”的作用持续发挥。从统计数据看,京津冀三地民营企业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由2014年的5084.9亿元,增至2023年的1.11万亿元,增长1.2倍,其中,自2016年以来连续8年增速超7%。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占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也由2014年的13.6%攀升至2023年的22.1%。
“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伙伴从2014年的226个国家和地区,增至2023年的249个国家和地区。”石家庄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贸“朋友圈”持续扩大,京津冀三地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脚步更稳。十年间,京津冀地区对东盟国际贸易进出口值由2014年的2435.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214.7亿元,增长73.1%;对巴西进出口值由2014年的1023.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34.6亿元,增长2倍。此外,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由2014年的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52万亿元,增长26%;对拉美市场进出口值由2014年的297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067.5亿元,增长70.1%。
从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看,十年来,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带动出口稳增长。京津冀地区出口机电产品一直占据京津冀地区出口总值的半壁江山,出口值由2014年的5084.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732.6亿元,增长32.4%。出口生命科学技术由2014年的135.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8.2亿元,增长97.3%。出口航空航天技术由2014年的95.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0.3亿元,增长1.4倍。
京津冀地区外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关等部门的支持。
十年间,京津冀三地海关在全国率先推行“提前申报”容错机制、通关全流程电子化、“两步申报”等创新措施,率先推广“直提直装”“连程直转”模式,海关监管通关一体化实现“三关如一关”,一揽子解决了企业遇到的通关、查验和港口作业等难题。
与此同时,三地海关先后发布3批“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名单”,惠及三地520家企业。对分支机构或办公场所跨京津冀区域的企业,海关建立一关牵头、两关协同的AEO(经认证的经营者)联合认证模式,实现三地海关同步入组、同步认证、同步研判,完成跨关区认证。
去年11月,海关总署印发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12项重点措施,三地海关协同进入全面深化拓展的新阶段。据悉,石家庄海关将继续联手京津两关,全力推动落实12项重点措施及石家庄海关21条重点措施,从京津冀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行业产业发展、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