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一带一路”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近日,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商务和金融协同更大力度支持跨境贸易和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服务。
具体来看,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强化贸易畅通与资金融通联动,就如何通过出口信用保险、丝路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拓宽“一带一路”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出指导意见。
在出口信用保险方面,意见提出要推动保险机构完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服务。积极拓展再保险业务,探索有效联保机制。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看来,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走出去”步伐加快,对风险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强。出口信用保险不仅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风险屏障,更是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助力。
今年5月,商务部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旨在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信保公司营业机构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更大力度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贸易强国建设。通知指出,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发挥中长期险和海投险作用,保障标志性工程,优化简化业务手续,支持“小而美”项目,提供定制化风险解决方案,提升综合承保能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信保支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和投资587.1亿美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专员冯鹏程对记者表示,未来中信保将继续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和投资支持力度,更好发挥核心政策性业务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在加强风险防范、维护海外利益方面,及时发布国别风险研究成果和风险预警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除了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同样离不开保险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朱克力建议,未来开发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此外,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参保意愿亦不可忽视,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的价值并积极参保。
意见还提出要引导丝路基金等按市场化原则扩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投融资规模。
盈科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曹形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对中长期先导性投资需求迫切。“一带一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市场合作前景广阔,需要多样化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投融资体系更加国际化。
今年3月,丝路基金与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签署可持续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机会和能力建设;4月,丝路基金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商务部、吉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签署投融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丝路基金落实中国—中亚投融资平台的又一具体举措;5月,丝路基金与法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RAIL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打造多元化投资组合,并共同探索更多的人民币投资机会……
成立以来,丝路基金先后拓展同多边开发机构、东道国公共部门、产业与金融投资人的联合投融资,并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在融资环节中,丝路基金高度重视国际化合作,通过市场化方式集聚多方参与,促进实现风险共担与互利共赢。截至今年3月底,丝路基金投资项目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投资金额超240亿美元。
此外,上述意见还提出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通过联合融资、银团贷款、风险分担等方式开展国际业务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据中银协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再创新高,达11.57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4%;国内信用证结算总量明显提升,规模超3万亿元,增幅达24.9%。
报告建议商业银行找准贸易金融工作的定位,持续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着力化解贸易金融风险隐患;同时,商业银行着重提升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提升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打造生态级贸易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涵盖存货、应收、预付等全生命周期的优质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赋能产业链各环节全场景发展。
曹形龙表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经贸形势,我国亟待构建起专业、全流程、境内外贯通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以政府政策指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