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狮共舞,中新国际贸易经贸合作奋跃而上
互为近邻,合作无间——回望中国与新加坡建交的33载光辉岁月,两国关系始终展现出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不仅有力推动了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也为地区国家合作树立了标杆。
山高水长,再谱新篇——元首外交,在国之交的厚重史册里是最遒劲有力的篇章。2023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新关系从“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不仅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双方高水平互利合作开辟了新前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中新双边关系的提升,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一场场高级别国际贸易经贸对接活动接连举办,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签约落地,一出出生动鲜活的合作好戏连番上演……
日前,“联通世界·感知北京”北京-新加坡文化产业交流对接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和新加坡同时举行。活动主办方为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联合主办方为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承办方为北京服务贸易协会;新加坡分会场联合主办方为北京服务贸易协会、新中经贸科技文教交流协会。活动以“融通促合作,创新享未来”为主题,不仅吸引了北京和新加坡两地37家商协会参与,为服务双方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将两地的政府官员、经贸促进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等汇聚一堂,进行政策宣讲、对话交流、项目推介。与会嘉宾共话合作,共谋发展,为擘画中新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千里江山图”献策献力。
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和新加坡两国企业在跨境数据流动、贸易互联互通、教育、食品技术、医疗健康、可持续城市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共签署了13份谅解备忘录,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总价值预计突破8700万新元,成为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两国间经贸合作愈发紧密的一个生动缩影。
画出最大同心圆,中新共育的经贸硕果又何止于此——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在新加坡外贸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中国海关数据亦显示,2022年中新双边贸易额高达1151.3亿美元,在疫情的波折中依然同比增长22.8%。
在双边国际贸易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的同时,中新两国双向投资也在提质升级。新加坡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和主要境外投资目的国,是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贸易投资合作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今年4月,中国与新加坡宣布实质性完成自贸协定升级后续谈判,该协定是中国在自贸协定实践中首次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作出服务和投资开放承诺,将有力推动中新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国际贸易经贸合作伙伴,新加坡则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投资目的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研究员胡江云表示,近十年来,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日益加码,表明新加坡在中国对东盟贸易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贸促会驻新加坡总代表、中资企业协会秘书长付晓辉亦指出,今年年初以来,中国各地方省市和企业纷纷赴海外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新加坡是中国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的热门之选,这些紧密的合作对推动疫情过后经济复苏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营商环境良好,在互联互通、金融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出海到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并以新加坡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开展国际化经营。
“随着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中新两国间的合作从经贸到文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也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各界人士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付晓辉如是表示。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同时,今年6月,RCEP正式对包括中国和新加坡在内的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业内人士认为,站在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新起点上,叠加RCEP等政策红利,中新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优势互补与经验互鉴的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
在日前闭幕的旧金山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导向、坚持绿色发展、坚持普惠共享四项建议。亦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建议将对今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中新经贸合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中新两国应把握好深化经贸领域合作的重要机遇,以丰硕的国际贸易经贸合作成果助力两国人民携手共赴美好生活。”
赓续历史文脉,
中新文化贸易谱新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灵魂。而文化交流互鉴在促进民心相通、铸牢两国关系民意基础中往往发挥着持久而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与新加坡的文化产业合作取得斐然成就,不仅拉近了两国人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将中新文化贸易推升至新高度。
合作潜力巨大
今年3月份,习近平主席与李显龙总理共同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开启了两国高质量合作的新时代。日前,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
“这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以及密切中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赵珺表示,中新两国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期待各方能够把握宝贵资源,深挖优质项目,实现有效对接,推动双边文化产业合作向着“全方位”和“高质量”两个维度持续发力,为两国经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实际上,在中新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已有不少成功实践,为两国深化合作不断注入活力。2015年11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并开始运营。在过去8年里,该中心发挥人文交流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从中国引进高水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项目,促进中新两国人文交流,为中新友好锦上添花,也通过广泛开展与新加坡本地文化艺术机构的合作,为两国的民心相通添砖加瓦,助力中新友好关系向深向实、向高向广发展。
甲骨易(北京)语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征同样对中新文化贸易合作的前景信心满怀。“新加坡与中国同宗同源。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先天的文化共通性为中新文化产业对接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中国与新加坡文化产业对接点多面广,相信我们可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全球数字化红利,携手奔赴新征程。”姜征如是说道。
务实行动提速
面向未来,中新两国应如何更好地携手推进文化贸易合作?
在赵珺看来,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培育更多合作的创造力是答案之一。她表示,推进中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是一项需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的大工程,特别需要两国青年一代贡献创新智慧。“在交流对接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和推动更多青年才俊深度参与,发挥他们的创造活力。与此同时,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持续完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发展生态,推动北京和新加坡两地成为全球一流的文化产业聚集区,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应鼓励培育和发展一批文化产业企业,帮助它们成长为文化出口的主要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研究员胡江云建议,中国积极发展市场中介机构,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提高文化企业装备设备水平,提高制造创新能力。
“我们关注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北京希肯琵雅国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丹表示,未来希望加强与新加坡的文化艺术交流,把更多、更好的新加坡文化演出引入中国,同时将国内优秀的文化剧目带到新加坡进行巡回演出。
为切实推进中新文化国际贸易合作,本次活动还举行了北京-新加坡文化贸易交流合作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的第一项具体工作就是组织有意愿的协会及企业赴新加坡考察,为各方提供务实服务。与会各方均认为,中心将成为北京服务贸易协会促进中新服务经贸发展的新载体和重要平台。
从北京到新加坡:
同心合力架起文化交流之桥
“北京和新加坡这两座世界级城市在功能定位上非常契合,具有较强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应进一步加强两地文化和旅游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兼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主任肖江华表示。
在肖江华看来,近年来,北京和新加坡在文化领域的交流非常频繁——北京人艺的《茶馆》《原野》2015年、2016年连续两次登陆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异常火爆,一票难求;2020年,为庆祝中新建交30周年和中国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北京交响乐团和新加坡华乐团、鼎艺团联袂举办线上音乐会,吸引了超过1000万的听众。“这些文化领域的交流为增进两地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肖江华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赵珺指出,中新两国文化或斑斓多彩,或底蕴深厚,新加坡是文化多元城市,身为千年古都和双奥城市的北京正在持续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在文化产业合作上,北京和新加坡有着天然的优势。
“我们期待从多元化、国际化的视角和思路聚焦文化产业的创新交融发展。”赵珺表示,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期待与各界共同把握好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畅通文化领域人员往来,丰富提升文化产品合作品类与水平。
同样看好北京和新加坡文化产业合作前景的还有新加坡教育部前政务部长、苏州工业园首任总裁曾士生。“我对北京和新加坡在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充满信心。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加坡的经济产业已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当前的创意密集型,更加注重文化产业的崛起。这为加强新加坡和北京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出海机遇。据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秘书长刘春刚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动漫游戏出海稳步增长,出口额从2013年的1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97亿元,备受海外市场认可,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年来,我们很多游戏企业落户新加坡。我们希望通过新加坡加强国际文化的推广,从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从新加坡走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刘春刚说道。
在中国文化产业企业出海的过程中,新加坡企业也纷纷表达了希望达成合作的意愿。BitDATA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京商总会创始会长王凯表示,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通过提供国际化跨境场景支付等基础设施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落户新加坡。
“在文化产业方面,我们公司的业务拥有很多可以合作创新之处,希望帮助游戏行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等等。”王凯举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