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趋势 以人才建设推动强国发展
贸易强国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国际化也是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在第九届贸易强国论坛上,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宏恩围绕如何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建议。
“贸易强国最需要的是人才,但大量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实践部门却招不到人,缺乏人才,因此产教融合尤为重要。”杨宏恩直言,国际贸易专业是最应该、最适合、最需要开展“产教融合”的专业之一。
如何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杨宏恩认为,核心是要订单式培养人才。国际贸易贴近实践,全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多项政策,这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越来越有针对性。“例如,在中老铁路上,中国货物想运往泰国,先要通过火车、卡车运,再转船运。这些运输如何统一,如何实现一票通,都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现。”
在创新课程内容的同时,学校的授课方式也要改革,不仅要课内课外,还要线上线下相结合。“例如,国际货贷方面,如果仅是枯燥的书本描述,学生较难理解。而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学生则可以清楚看到货上船的整体流程是什么,各环节需要什么工作。”杨宏恩表示,产教融合还要由高校系所建立经营中心,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库。这类订单式的培养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可以解决国际贸易企业的人才问题。同时,在人才和企业自身发展中还能带来很多研究选题,真正形成产学研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则从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带来了中国人力资源国际化的建议。他直言,当前国际贸易经济贸易合作中面临着贸易便利化程度低;对外劳务亟待升级;海外用工争议大;国际化人才,特别是高级经管人才短缺等问题。
在高文书看来,这就需要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解决劳动者能力不足、企业管理水平低、对属地国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同时,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通过政产学研融合增加国际化人才培养数量,企业加强外语、跨国沟通、东道国文化的培训,发挥留学人才和本土人才作用,平衡国际化人才的地区分布。
“人才融合后,贸易投资才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大力引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才,通过开展国际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加强交流。”高文书表示,如果能够把技能工作者和高级经管人才与贸易投资更好地结合,会更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