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贸合作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抓手
2022年以来,得益于人民币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职能、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职能和人民币国际储备职能的更好发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并创造优质制度供给。中国人民大学于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3》指出,国际经贸合作可以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合作国经济金融发展,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优化完善制度供给
在《报告》发布当天举办的2023国际货币论坛上,与会的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水平开放与区域合作”主题展开研讨。不少与会者强调,要不断优化制度供给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国际贸易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制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不断完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安排,并把握时机、择机突破。
“新的世界格局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极化、多元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看来,人民币应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吴晓求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起点和主干道是人民币的自由化市场化,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交易的国际货币之一,需要中国自身和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支撑。具体而言,对人民币的信心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基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二是经济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规模、经济竞争力、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四个方面;三是金融市场,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完善离岸人民币回流投资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着国际货币格局朝着多元竞争、相互制衡的多极化方向前进。”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指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向前需要中国实体经济现代化建设、金融市场深化、金融体系制度性开放与风险防控体系的支撑,需要持续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增强跨境人民币的可得性与便利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深化金融市场建设、推进“双碳”目标落实落地、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等。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指出,过去40年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下的全球化和金融化引致的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反思货币非中性、金融过度扩张和全球化的影响。当前,随着“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供给约束与政府配置资源作用的加强,以及“去金融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和财政作用的增强,需要思考货币国际化的新思路和新特征。伴随着金融作用的减弱和实体作用的增强,实体经济与贸易规模较大的中国将迎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机遇。
强化经贸合作助力
《报告》强调了经贸合作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和重要意义,并指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方式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可以直接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机会,为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有利于伙伴国家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从而可间接促进货币的国际使用。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王芳在解读《报告》时表示,未来,需要以更广泛的多层次经贸合作为抓手,稳步扩大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深走实。
对此,《报告》建议,继续加强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贸合作,发挥区域内大国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作用,不断优化合作国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积极推动主要面向发达经济体的国际经贸合作,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在低碳经济转型和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交流互鉴,重视开发人民币服务全球气候合作和低碳发展的潜力。主动参与面向未来的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和全球数字经济治理建设,发挥中国在数字化转型和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测试方面的优势,做好数字经济时代国际货币供应的技术准备和制度准备。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内商业银行也可以发挥应有作为。中国银行业协会于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2023)》提出了商业银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策略,建议发挥央企、国企和跨国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引领作用;与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交易商加强合作,引导鼓励其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中优先使用人民币;推动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等重点区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在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的计价、结算功能,积极引入境外发行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扩大跨境金融合作,不断增强跨境展业及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多种期限和形式的跨境人民币境外贷款,配套资金交易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持续增长的跨境融资需求,助力构建人民币跨境使用生态。结合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不同的创新政策和发展模式,找准创新业务切入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与实践,为国内其他区域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势,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提升业务风控能力进一步挖掘跨境人民币业务在外贸新业态场景下的应用。
(转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