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需政策走实向深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鼓励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实际,积极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鼓励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序参与境外项目。
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恢复发展,是提振当前经济的关键一环。而要真正让政策发挥效力,就必须想民企之所想,急民企之所急,要让政策更加“接地气”,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
谈到民企在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方面的机遇和挑战,汪越认为,我国制造业正在逐渐转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我国企业还不具备真正在高端的、创新的价值链上的地位。“近年来出台的以提升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创新等为目的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制造业制度环境持续完善,正是制造业民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汪越说。
汪越称,民营企业在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方向。对于规模大、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可以朝着龙头“链主”的方向发展,整合形成创新链,引领并拉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有一定技术基础、聚焦某个环节的企业,可以瞄准“专精特新”定位,集中力量攻克关键环节的技术,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民营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和疫情影响,企业利润出现下降,这也同时导致了研发投入和强度的降低。同时,在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方面,相关的人才缺口明显,一些高端人才也更倾向于稳定性更高的国企或大型民企。此外,技术研发和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针对民营企业高端研发的融资体系仍不完备,当前民企融资方式仍以银行贷款为主,中小民企较难达到资信评估门槛,而股权基金等机构存在‘摘熟果’和‘短期化’等问题。”汪越说。
《意见》特别指出“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为民营经济提供更优发展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壤。营商环境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政府与市场间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创造优良的先决条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激发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的活力。
“要促进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保障。”汪越说。她谈到,不少企业反映,知识产权维权难、信用体系建设缺失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只有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才能让企业获得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民营企业拓展国际贸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与合作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在风险防范意识和跨国经营能力上还相对较弱,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民企在开拓国际贸易海外业务,比如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境外项目中面临哪些问题?汪越称,部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经验较为匮乏,面临着国际贸易海外市场的政治、法律、财务、税务、人才、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保障意识也有待提升。“建议企业在投资前充分了解市场、产业和自身定位,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并制定完善清晰的投资策略,不仅需要了解投资地区的投资环境,还应建立境外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汪越说。
汪越表示,若是境外工程承包项目,则在“一带一路”项目中最为常见。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宗教等各种复杂因素,使得工程承包项目存在着如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融资风险等诸多风险。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包括缺乏有前瞻性并一以贯之的海外工程战略;缺乏科学的项目成本预算与报价机制;缺乏科学设计的法律及税务架构;缺乏多样的海外融资渠道;缺乏完善的风险与控制管理框架、管理系统和流程制度;缺乏完善的人员派遣政策及个税有效性的考量等。
“一带一路”工程承包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资金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我认为,政府可以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尤其为一些符合国家战略的优质项目,提供更多的支持,让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有底气。”汪越说。
谈到海外并购,汪越称,企业需要在并购前充分了解市场、产业和自身定位,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并制定完善清晰的并购策略,不仅需要了解投资地区的投资环境,还应建立境外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评估交易的可行性。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以了解海外企业的潜在风险、评估并购对象的真实价值、设计合理的交易架构以及与海外企业进行谈判沟通,并购完成后,应明确整体投后规划,确立经营管理模式,理清关键业务及职能的整合思路,确保能在运营、人才、财务等方面达到有效的控制。若是绿地投资,应对新设企业形式、选址、控股及融资架构、税务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汪越认为,并购交易是一个连续性的业务活动,发现有价值的目标业务只是走向成功收购的第一步;降低交易风险、顺利平稳地完成业务运营接管、实现协同效应才是实现交易价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