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国际贸易经贸合作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靓丽底色
以色列是“一带一路”共建重要的节点国家,也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以国际贸易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充分彰显“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倡议,也是造福各国人民的倡议。
政策沟通助力中以国际贸易经贸合作行稳致远。1992年中以建交以来,两国政府先后签署了贸易、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合作协定,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2014年,中以建立创新合作联委会机制,为开展国际贸易经贸等领域创新合作搭建了重要机制性平台。2017年,两国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中以经贸等领域创新合作驶入快车道。两国政府2017年签署劳务合作协议以来,中方累计派出人员超万人,中方务工人员吃苦耐劳、技艺精湛,受到当地政、企各界人士的认同和好评。两国迄今已开展8轮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协定一经签署,将为双边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为以经济发展赋能增效。中以两国基建领域合作基础好、潜力大,特别是2013年以来双方合作提速提效,重大合作成果不断涌现。特拉维夫红线轻轨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承建的首条全欧标设计、施工的轻轨项目,也是特拉维夫首条轻轨线路,极大助力当地居民便捷高效出行。海法新港开通运营半年内就将海法港整体绩效指数由全球第196位提升至第56位,被以方赞为通往世界的新门户。克卡夫·哈亚邓抽水蓄能电站是以色列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营后将为当地节能减排和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疫情期间,中国企业通过组织包机等方式保证项目稳步推进,为当地发展注入确定性力量。中以合作打造的标志性项目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
双边贸易合作成果美好前景可期。中以双边贸易额由2013年的108.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54.5亿美元,增长近1.4倍。新冠疫情三年间,中以贸易额逆势上扬,年均涨幅达20%,呈进出口双增长态势。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和最大货物进口来源国。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对以出口稳中提质,国产汽车、手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在以色列热销,尤其是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获得以色列市场青睐,中国对以新能源汽车出口翻番式增长,成为双边贸易的亮点和未来两国国际贸易合作的新增长点。
中以经济互补奠定资金融通天然优势。以色列看重我国雄厚产业基础和广阔市场,同时以色列是享誉世界的创新国度,中以合作优势互补,前景广阔。近十年,中国对以投资超过80亿美元,中国化工、中国港湾、上海光明集团、复星、美的、启明医疗等龙头企业纷纷在以开展项目投资。两国合作打造中以常州创新园、上海创新园,目前已吸引超240家企业入驻,成为双方在技术转移、科技金融、项目投资方面的重要纽带。2022年,以色列首次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以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
惠民利民合作成果助力民心相通。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以色列民生工程建设以及就业、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事业,增进了以色列人民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中铁、中国港湾等企业均雇佣当地员工上百人,中建集团90%以上合作商为以本土企业,在促进当地就业的同时,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上港集团在海法新港全球首次大规模使用电动集装箱卡车,中国电建对电站项目附近的珍稀动植物进行移植、保护,绿色发展理念帮助企业赢得民心。Tnuva公司坚持高标准生产、高质量产品原则,成为当地重要“菜篮子”企业和国民品牌。2018年,以色列中资企业商会成立,为中以扩大交流、增进互信提供了又一重要平台。
中以国际贸易经贸合作实践证明,“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之路、共享机遇之路、共创绿色之路,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我们愿与以方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致力于实现更大范围、更加便捷的互联互通,保持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高水平运行,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