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切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动荡变革的特征更加突出。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通过以发展为内核的国际贸易合作,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
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全球疫情冲击下,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活力。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同比增长15.6%,出口同比增长16.1%,进口同比增长14.9%。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国际贸易进出口5.78万亿元,增长13.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1.6%,进口同比增长2.7%。这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外需不振的形势下难能可贵。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就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共识,也更加坚定了全球化的信心。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疫后国际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与合作机遇,为动荡的世界输出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为此,中国需要及时跟踪国际形势变化,处理好影响开放合作中的矛盾关系,找准未来合作的方向与路径,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切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是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为保障共建“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安全发展,必须有超强的安全意识,加强机制建设、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际多边经贸规则的核心地位。在推进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能力合作的同时,应通过软性规则和制度框架的构建来保障“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稳定与安全。在加强国际贸易经贸合作往来的同时,以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扩大,筑牢合作的社会根基。帮助相关国家提高执法安全与防务能力,支持各国自主维护地区安全的努力,并加强网络安全合作。
二是处理好区域合作与全球多边合作的关系。“一带一路”串联起多个区域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中国-中亚、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等。这些区域性合作机制以务实灵活的高层会晤、联合声明、工作组等开放式合作机制为主。通过区域合作凝聚区域开放治理共识,积累良好合作实践,更易在数字、绿色发展等新领域实现议题突破,从而为多边经贸规则的改革提供方案素材。
三是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周期长,以长期收益见长,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如完善用水、用电等大型民生基础设施,将极大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具有广阔投资前景,应注意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提升当地群众参与的黏性与信心。另外,共建“一带一路”项目还要强调绿色发展,落实碳减排国际义务,重视生态效益。只有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才能推进“一带一路”的平稳与可持续发展。
四是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贸易合作的关系。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国内基础。国内发展的质量将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和纵深;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滋养之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必将吸引并激励更多沿线发展中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探索创新合作模式;而“一带一路”所塑造的周边国际环境,也将影响中国的高水平开放。
五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往往由国家牵头合作大型项目。在这期间,需要重视企业参与,尤其是要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尊重市场化规律,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以国家引导项目合作,以企业主导项目落地,切实解决当地就业、贫困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未来,对内中国可依托国内开放口岸、运输通道、制造基地等节点城市,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等创新高地,以点连线、以线织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激发国内区域发展战略潜能,推动国内区域联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