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进出口数据?
刚拿到一份海关进出口数据时,我们首先会发现,它有两种计价方式,一种是美元,一种是人民币。
长期以来,美元是我国进出口数据主要的计价币种。因为目前在全球贸易中,美元是更通用的计价货币,对于中国来说也不例外,以美元计价、申报的货物报关记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在80%以上(2013年数据)。
不过2013年之后,为了与国内其他经济数据相衔接,用人民币计价的月度进出口数据也开始发布了。
目前,无论进出口商用哪国货币申报货物进出口,海关都要用申报时的适用汇率,逐单进行汇率折算,统计出人民币、美元两种计价方式下的货物金额,然后最后再分别汇总进出口数据。
容易造成困扰的是,进出口数据人民币计价和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速,往往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距相当大,甚至会干扰我们的基本判断。比如2018年5月,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为11.9%,而人民币计价下的出口增速竟然只有2.5%。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汇率的剧烈波动。
当美元快速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时候,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数据,可以会对应更低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数据。
举个例子,假如从去年到今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7跌到了1:6,那么同样是100美元的货物出口额,去年和今年分别对应700元和600元人民币,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是0,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速则是-14%。
那么,该基于哪种计价方式来分析呢?
我们一般参考美元计价数据。因为它更贴近货物报关时的原始数据(目前多数进出口货物还是以美元申报为主),受汇率因素的影响更小,相对更客观。下文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我们也都是采用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数据。
不过,美元计价和人民币计价数据,其实很容易换算。用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上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的同比,可以很好地拟合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
紧接着,无论是美元计价还是人民币计价,我们都将看到4类进出口数据:进出口金额(出口+进口)、进口金额、出口金额、贸易差额(出口-进口)。
进出口金额,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量。一种典型的做法是用进出口金额除以GDP,来度量该国的的对外依赖度,并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对比。
但在做短期分析时,我们一般不会把进出口合起来看,而是分成出口、进口两个层面来看,尤其是出口,它非常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