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出现结构性变化
与出口和进口数据双双下降的美国不同,欧盟则在渡过能源危机之后重新恢复至贸易顺差。但是与快速增长的出口额相比,经济陷入衰退的欧盟市场进口额却出现了进一步的萎缩。
据欧盟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3月外贸数据显示,当月欧元区的商品出口总值为2692亿欧元,同比增长7.5%;商品进口总值为2436亿欧元,同比下降10%;贸易顺差为256亿欧元,与去年同期20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相比有所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与主要经济体贸易规模均有所收缩的美国,欧盟的国际贸易则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
在进口方面,1至3月欧盟对美国进口总值同比上涨15.1%至879亿欧元,对日进口总值同比上涨13%至182亿欧元,对韩进口总值同比上涨11.9%至181亿欧元。
主要贸易伙伴中仅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进口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欧盟对俄进口同比大跌72.1%至181亿欧元,俄罗斯也从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变成第九大贸易伙伴。
中欧贸易欧盟对中国进口也同比下跌10.6%至1321亿欧元,但中国依然是欧盟第一大商品进口国。
中欧贸易出口方面,1至3月欧盟对主要经济体的出口额均呈现快速上涨,唯一的例外则是日本和中国。欧盟对华和对日出口总值分别同比微涨2.9%和下跌10.3%。
相比于中国在欧盟进口贸易结构中稳居第一的地位,欧盟出口结构之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
欧盟外贸结构性的变化也明显地体现在中国在欧盟内部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德国的贸易收支数据上。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至5月中德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跌6.1%至878亿美元;中国对德国出口总值同比下跌8.3%至432亿美元;对德进口总值同比下跌3.9%至446亿美元。
6月5日,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4月外贸数据显示,当月德国出口额同比增长1.5%至1304亿欧元,进口额同比下跌10.3%至1120亿欧元,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具体到各主要经济体,除欧盟成员国之外,中国仍以214亿欧元的贸易规模居于第一位,但该数字与美国-德国之间211亿欧元贸易规模的差距已微乎其微。
这也意味着美国可能将在今年取代中国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前中国已连续七年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
全球经济疲软,消费乏力,导致各国出口都在下降,包括韩国、越南、印度等国在内。其中,越南5月进出口同比下降18.4%,前5月出口下降11%,韩国5月出口同比下降15.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汽车的出口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新能源汽车更成为了全球的主要出口国。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认为,随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进口需求或有所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