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外贸增长6%, 信息技术类产品出口增幅明显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贸易萎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家用电器、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信息技术类产品出口增幅明显。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出口数据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10%以上的增速,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6%,其中出口增长11.6%,创下去年3月以来单月增幅新高。受此影响,中国前8个月出口额年内首次恢复正增长,增幅为0.8%。
“目前信息技术类产品出口表现明显优于总体。”中国机电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例如笔记本电脑,目前约90%的产能在中国,疫情对于学习、办公的需要,使得这类产品的需求在连续多年萎缩后呈现明显增长。”
受益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使得中国外贸表现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业内人士判断,受疫情影响增幅明显的产品还会持续保持增长,今年的表现都会不错。
超出预期
疫情以来,手机、电脑等与防疫相关的消费类产品出口的增长态势持续至今。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手机、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出口额今年1~8月同比分别增长5.5%、11.3%、5.1%、10.5%。这在全球需求不振、贸易萎缩的背景下,表现十分突出。
总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出口机电产品6.47万亿元,增长2.1%,占出口总值的58.5%。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产品此前的全球需求已经持续小幅萎缩超过8年。“在产品的成熟周期出现这种短期需求波动,算是个偶发因素。”高士旺说。
“除手机、电脑等产品外,锂电池、无线耳机的出口增幅明显。数据显示,锂电池单月出口额10亿美元,增幅10%;无线耳机单月出口额9亿美元,增幅超30%。”高士旺表示,产品升级、价格提升和需求刺激,导致了这些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记者,疫情期间,世界上其他国家对类似于电脑、平板等产品的需求量大增,网络教学等需求增加,相应的集成电路的进口也增加了。
除疫情拉动外,产业因素也是造成信息技术类产品出口优于总体的原因。
“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基本在中国。随着产业整体的全球化布局,国内包括外资的集成电路工厂出口在提升,ICT产品整机出口向零部件出口比重趋势化转化。”高士旺说。
持续保持增长的产品还有医疗仪器及器械,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等。
出口好转
从8月份的数据来看,不仅延续了前两个月的增长态势,对东盟、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也在转好。
海关数据显示,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05万亿元,增长0.8%;进口9万亿元,下降2.3%;贸易顺差2.05万亿元,增加17.2%。
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93万亿元,增长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1.64万亿元,增长6.9%;自东盟进口1.29万亿元,增长7.1%;对东盟贸易顺差3443.4亿元,增加6.2%。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81万亿元,增长1.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1.72万亿元,增长5.3%;自欧盟进口1.09万亿元,下降4.1%;对欧盟贸易顺差6289.2亿元,增加26.9%。
“此前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我国和欧盟的贸易额有所下降。8月份,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我国对欧盟的贸易也在好转。”高凌云说。
高凌云认为,贸易顺差的扩大,本质上是出口好转造成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中国出口的好转似乎直接印证了中国制造的地位和重要性。
全球贸易遇冷、逆全球化呼声迭起,关于产业链转移的讨论愈演愈烈。多位专家表示,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部分企业外迁是有可能的,但中国供应链完整、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短期内是很难被替代的。
高士旺认为,ITC产品整机向零部件出口转移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降低,加上外资在华上游投资、尤其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投资的比重在增加,中国制造产业链开始向上游延伸,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尽管中国的出口成绩持续好转,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全球经济疲软带来的需求不振,外贸的恢复仍需较长时间。不少外贸企业表示,当前出口量的增长,是压低价格、降低利润换来的。
高凌云告诉记者,全球曾提出经济复苏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进口价格整体下跌,从而制约了我国进口增速的回升。此外,东亚生产网络的复苏程度仍有待进一步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