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但并不均匀
——答读者B来信
B问:您好,我是一名二本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大四生,最近一直在看工作的事,我是打算从事外贸行业。我在知乎、贴吧等看了好久,关于外贸B2B、B2C一片唱衰,我也不知前路在哪里。直到看到了您的文章,用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来说话,而::不是主观的去输出情绪::,让我看到了去做外贸的希望。以我目前的认知,我觉得您一定是非常优秀的,阅历很丰富的前辈,尤其是您的35岁后边全职边创业的理念令我振聋发聩,只有“税后收入”即资产才可以度过非体制内的中年危机。我觉得未来二八分配恐怕不太适用,只可能是向一九靠拢,只有认识到资产的重要性,才可能会一直前进。
虽说是“金九银十”,但由于我之前不清楚该往哪个方向去求职,所以只是投了电子类的技术支持岗位也就是售前服务。在看了您的文章后,再加上我之前兼职过给教育机构宣传课程,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去外贸,但由于隔行如隔山,尽管看了您的很多文章,但不是局中人依旧无法去切身体会外贸行业,终归只是管中窥豹。
通过您的文章,我大概了解到了以下信息。
在《中国对外贸易形式报告(2022年春季)》中看到了不同行业的大概,大概能看出来中国外贸依旧是潜力很大。中国的进出口最高是工业制成品,::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
我对于自己职业的想法是23~30岁来学习扎实基本功,以老板的角度去学习各种路径,积累创业经验;在30~36一边全职一边创业,积累创业实战经验;36以后若创业收入高于全职四倍就以创业为主体。这个是看了您的文章后自己的一点想法,希望您可以指点一二。
剩下的文章是给已经入职的外贸业务员的方法论等,我现在还没有入场呢,还不到时候去看。
只是当务之急是我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来鉴别求职公司,要注意什么坑,要报什么行业的外贸公司::。由于自己以及家庭等原因再加上各种巧合吧我只考了一次四级仅仅400分,最近也在备考四级,我看了很多都要求四级,我也不晓得怎么去找公司,也不知道外贸这方面的坑。尽管从报告中看到了工业制成品是最高的,但据我认知,国际形势等可以很大的影响外贸,例如俄乌导致欧洲那边天然气受很大影响,这个只有业内专业的人士才知道其中门道,我也只能是主观去猜测没有什么意义,不知道该去选择什么行业的外贸公司。
最后希望您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我这些困惑,恳请您可以指点一些,这快十月中旬了,我内心还是很焦灼的。
你好,B!
看到你的来信很开心,特别是开篇一句“不是主观的去输出情绪”让我欣喜。
情绪是廉价的毒药
到底是为流量而写,还是为创造价值而写,这是困扰过我的问题。
输出情绪是现在自媒体的主流。因为创作者发现,输出情绪的文章比其他类型的文章更有阅读量。
我也干过这事儿。
《废掉一个人最正确的姿势就是告诉他,改变命运,靠拼命加班》和《为什么厉害的人,都把闹钟定在早晨5:27?》就是我以输出情绪为原则而精心准备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是我平均阅读数的两倍,转发和打赏的比例也明显高很多。
写完这两篇,我就不干了。
虽然我能拿到更多短期的流量,但从长远来说,这两篇文章是没什么价值的。两篇文章就各讲了一句话“要早起”和“不要加班”,剩下的全是输出情绪。
虽然我知道如何操控读者情绪——这话太直白,会伤人,自媒体人一般这么说:“我的文章能提供情绪价值。”既表达了意思,又显得高大上,还不伤人。
情绪是廉价的毒药。
虽然我能为读者提供情绪价值,但我不愿意这么做,还是回到“为读者提供价值”这个路线上来。
为提供价值而写,这条路有点难、有点孤独。
能碰到你这样的读者,我很开心。
要过CET 4
不过CET 4,后果很严重——拿不到学位证,只有毕业证。好的一点的公司,是会挑这点的。
不管我们如何嘴硬,但都得承认工作就是分三六九等的。而学历,是HR在筛选人才时看的第一个标准,也是最重要标准。
咱也别扯什么“学历不代表能力”——连学习这么简单且纯粹的事情都办不好,怎么让他人相信“我有能力”?
面对现实,扯掉心理上的遮羞布,把CET 4和学位证拿下来。
关于如何过CET 4,道这个层级的话,我就不多讲了,给你一个术这个层面的帮助——用欧陆辞典(或Anki)来背单词。
在欧陆辞典的帮助下,背单词是一件轻松、愉快且一定会在短期见效的事。详细内容见《如何记住所有单词, 让词汇量爆涨?》 。
多说一句:欧陆辞典里有现成的CET 4词汇表,点开即可开始背。
一句话,工具可以突破人体的物理极限,同时又反作用于人。
再说简单点,善用利器。
提醒一点,别成为工具癖,除非你是这方面的媒体人。
先找方向
出发前,再结合《如何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找找自己的职业方向。
人生,不怕慢,只怕站和不断换方向。
以下建议是建立在你想从事外贸、以后打算自己干,以及你二本毕业这一事实上的。
如果你的起点不同、目标不同,我的建议可能会完全不同。
如何分别公司的好坏?
对于应届生,第一份工作建议去中大型外贸企业。主要看规模,工厂或外贸公司都可以。
根据年营收,我国将企业分成大、中、小和微。
- 大型企业:年营收1亿RMB以上
- 中型企业:年营收1000万RMB以上
- 小型企业:年营收100万RMB以上
- 微型企业:年营收100万RMB以下
建议去大中型企业,不建议去小型和微型企业。最理想的是去中型企业干。
大型企业太大,工作和流程都太正规,进去了容易成为一枚螺丝钉。
小微企业太小,不稳定,可能你还没过试用期,公司就倒了。而且小微企业不正规,你学不到正规点、有用点的东西。
理想的中型企业,年营收应该在3000万到1亿之间。2000万以下的中型企业,也有可能非常不稳定。
公司的好与坏,有无发展前景,全在企业规模和成立年限上。
5年左右,做到3000万以上的公司,就是有一定前景的公司。此时,公司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试错,开始进入从1到10,从10到100的快速发展过程。
公司内部,也开始从游击部队开始引入各种机制,陆续变得正规起来。你这个阶段加入进去,公司既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又能开阔眼界——正规的、不正规的都有机会看到。
而且,二本学历在中型企业不会吃学历上的亏——大概率,他们是欢迎这样学历的人才的。
什么行业好?
这个问题,就难倒我了。这相当于问人:“什么行业能赚大钱?”
一方面,赚钱的事情没人说。
到处宣传自己很赚钱,或者哪里能赚大钱的,都不是从业者,而是卖铲子的人。
另一方面,世界是变化的。一个行业,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会从赚钱变成不赚钱,或者反过来。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行业赚钱,但能告诉你什么行业在下滑——Google Trends的搜索量变化。
搜索量不是销售,但它与销量正相关。
Google Trends的搜索量变化,可以理解为一个产品(或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
尽量加入产品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曲线长期稳定的也可以考虑,一定要回避产品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和公司。
疫情这几年,除了防疫物资外,还是有不少行业爆发的。
居民不是不消费,只是消费总额和消费比例在变化。
有消费,就有需求。
有需求,就有订单、生产和贸易。
我有两个付费学员做上面这个产品,我私下问过他们,生意怎么样。
一个回答,忙不过来。
另一个回答,沾了产品的红利。
地球是平的,但不均匀
来信中,你提到了俄乌战争,并在思考战争对行业的影响。
这种思维,对,也不对。
对,总得看看新闻,了解世界的变化。
不对,这些事情太大了,对你择业基本没有帮助。你看再多的新闻,也不能让你取得某种优势,并帮助到你的择业。
正确地方式是,既要(偶尔)抬头看天, 又要埋头赶路。
原文里没有“偶尔”二字,我故意加进来,提醒即将毕业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地关注“天”,而要更多地关注路。
天,指各种新闻里发生事件,很多都与我们弱相关。
路,指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和事务,与我们强相关。
你现在面临毕业找工作,同学间关于应聘、面试和学业的各种信息,都远比一条新闻带给你的价值大。
这么说有点抽象,让我举个实际例子让你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科毕业那会儿,我一朋友Y,她在面试时做了这样一件事。
她原本没参加过某专业类竞赛,但她一朋友参加过,并且这朋友跟Y讲了很多这竞赛的事情。
在某单位的校招面试中,她将朋友跟她讲的竞赛的事情,“包装”了一下,描述成自己参加了竞赛,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结果。
因为是校招,这样的“经历”能给她的面试带来明显优势。
当我们听说她这一招时,觉得惊为天人。
她的面试结果很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在2006年校招时,就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工作地为上海。
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的话,大约1.8到2万吧。
在这个事情中,她的灵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留心了身边具体的信息,并活学活用地用在了面试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她从身边获取的、这一系列信息,价值远大于她听一年的新闻。
这就是我说的,既要抬头看天,又要埋头赶路的原因。
总结
如果我是你,我会:
- 无论如何,都要过了CET 4并拿到学位证。
- 积极与身边的学长、同学交流,了解找工作和学业方面的各种信息。
- 多出去面试,面试多了自然能分得清企业的好坏,同时也积累了面试经验。
- 先拿到offer,再多家对比,最后决定要去哪家。
- 我建议你去一家年营收在3000万到1亿之间的中型外贸企业,当外贸业务员。
- 选生命周期处于上升期的行业,避免衰退期的行业。
- 进去后,对你的直接领导好一点,多给他打杂,以换取他有空时指导你一两句。俗称“跟对人”。
最后,请允许我再提醒你一下:
我们的机会不在趋势和天下大事,而在于具体的机会之中。因为,
世界是平的,但并不均匀。